近日,新西蘭惠靈頓地區法院作出裁決,責令乳制品巨頭恒天然集團的全資子公司恒天然有限公司由于在去年肉毒桿菌事件中違反了新西蘭的“動物產品法案”,需繳納30萬新西蘭元的罰款(約合159.12萬元人民幣)。對于此次罰款,恒天然當庭表示認罰。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裁決代表了新西蘭政府對此事件的定性,目前恒天然與其曾經的下游企業達能集團正全額賠款糾纏不清,訴訟結果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達能集團掌握主動權。
罰金“打折”
去年8月發生的肉毒桿菌“烏龍”事件已過去半年,因為該事件影響了新西蘭乳制品形象,新西蘭乳業巨頭恒天然不得不接受政府的罰款。
從金額來看,恒天然此次的罰款已被“打折”。在上個月訴訟開始時,新西蘭當地媒體預測,恒天然可能將面臨50萬新西蘭元(約合262.6萬元人民幣)的罰款。
對此,該案法官PeterHobbs解釋,確實在罰金上“打折了”,因為恒天然早前已經“認罪”。同時,他也考慮到恒天然在該國的地位。對于罰款的主要原因,PeterHobbs表示主要是由于新西蘭在高品質、安全乳制品上的形象因事件遭到動搖,新西蘭食品安全監管程序的整體信心同樣受到打擊。
去年8月初,恒天然宣布,其生產的部分乳清蛋白粉可能受到肉毒桿菌污染,引發多個品牌的奶粉、飲料等產品大量召回。隨后恒天然發現相關產品并未遭到肉毒桿菌污染,而是受到另一種相對安全的細菌污染,不涉及安全風險。
上個月,新西蘭主管食品安全的初級產業部宣布,將去年發生的肉毒桿菌“烏龍”事件,對恒天然發起控告,指出恒天然違反動物產品法案的四項違規裁定。
之前,初級產業部對于肉毒桿菌事件進行了合規方面的調查。控告文件主要圍繞四方面展開:恒天然未按照風險管理方案生產乳制品;出口不符合相關動物產品標準的乳制品;未按照風險管理方案通報其發現的乳制品相關問題;未按照風險管理方案的規定及時向相關部門通報其出口的乳制品不符合相關標準。
裁決或對達能有利
業內分析認為,初級產業部的態度也表現出新西蘭政府對肉毒桿菌事件的最終定性,而另一方面,新西蘭以及恒天然在極力恢復信譽。
在提出訴訟之后的上個月底,新西蘭總理約翰·基訪華,恒天然董事長約翰·威爾遜“毫無意外”地出現在訪華代表團中。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約翰·基訪華是希望將去年肉毒桿菌誤報風波,轉化為展示新西蘭食品安全體系清晰、透明的契機,說服中國人重拾對新西蘭乳制品的信心。
不僅如此,恒天然在華成立乳業交流中心向中國市場示好。無論對恒天然還是新西蘭,中國市場都極為重要。公開報道顯示,去年中國從新西蘭進口68.6萬噸奶粉,比上一年增長了38.6%。眾多在華銷售的進口奶粉品牌,也在采用恒天然原料。
此外,在恒天然遭到訴訟的同時,恒天然和達能全額賠款的問題糾纏不清,恒天然正在新西蘭、新加坡兩地接受達能的訴訟和仲裁。
“恒天然受到政府級別的控告,并且承認有錯,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達能。”乳業專家宋亮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但索賠金額可能還是以有形損失為主,因為無形損失很難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