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消息,蒙牛CEO盧敏放將出席1月22日至25日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2019年會。
本屆年會主題為“全球化4.0:打造第四次工業革命時代的全球框架”,蒙牛CEO盧敏放將出席年會開幕式、“關于食品的新對話”、“生物創新的未來”、“中國在全球商業未來中的角色”等系列座談對話。
作為達沃斯的新面孔,在這聚集全球1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0多名政界、商界、學界和媒體界代表的年會上,蒙牛CEO盧敏放作為中國乳業的代表,將與中糧、中車、保利、阿里巴巴、復星等各行業知名企業代表組成的明星陣容,為全球消費品行業的發展貢獻中國智慧。
2019年是蒙牛成立20周年,也是蒙牛從“中國牛”向“世界牛”邁進的新起點。
蒙牛、伊利和光明曾經是中國乳業的三巨頭,但發展到現在梯隊只剩下蒙牛、伊利在彼此上演著超越與被超越的草原雙雄故事,而光明的市值卻被蒙牛、伊利越拉越大。
說到這就不得不簡單提下這兩家乳業雙寡頭的歷史了。
伊利是中國早的乳企,1996年已經在上證上市,直到1999年,伊利集團的副總裁牛根生因為和當時的董事長鄭俊懷在戰略上的分歧而選擇辭職成立蒙牛,從此兩家企業就開始上演相愛相殺的戲碼了。
如果用時間段來劃分,伊利和蒙牛的競爭可以分為三個階段:1999年~2006年為個階段,蒙牛起步,伊利領先;2007年~2010年為第二階段,蒙牛實現反超;2011年至今為第三階段,伊利再次領先。
從2018上半年的數據看,伊利營業收入為399億元,實現歸屬凈利潤34.5億元,蒙牛營業收入為344.7億元,實現凈利潤24.82億元,但蒙牛的凈利潤增速為38.5%。
因此,現在伊利依然穩居行業,但蒙牛與伊利差距也在逐步縮小,未來幾年,蒙牛、伊利在乳品市場中將長期保持龍頭的態勢。
而蒙牛作為全球化的倡議者,不斷活躍于世界舞臺,并在加速自身國際化進程,這次參加世界經濟論壇,將為蒙牛國際化發展開創一個全新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