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乳企2016年年報陸續揭曉,伊利以總收入606.09億元領跑全行業,蒙牛則重回500億行列。值得注意的是,在15家乳企中8家出現業績下滑。其中,液態奶市場,高端產品經過多年市場培養,逐漸成為各企業的營收主力。而奶粉市場則呈現兩重天態勢,貝因美等龍頭企業出現了業績下滑。
高端新品支撐液態奶業績
作為行業的龍頭企業,伊利公司2016年年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606.09億元,同比增長0.4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6.69億元,同比增長21.80%。基本每股收益0.93元。
蒙牛乳業公告顯示,蒙牛全年實現銷售收入537.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9.7%,遠超行業增速。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6年宏觀經濟放緩,奶價持續走低的背景下,各大乳企的高端新品依然為業績提升提供了支撐。
其中,伊利股份新產品表現頗為引人注目,其銷售收入占比達到22.7%,較上年增加約7個百分點,金典、安慕希、暢輕、金領冠、巧樂茲、甄稀等重點產品的收入占比達49%,較上年提升3.2個百分點。
蒙牛方面,據媒體報道,除了整體業績實現較大增長外,蒙牛各大重磅產品也都在發力。高端白奶特侖蘇銷售額110億,。而常溫酸奶純甄則以60億銷售額緊隨伊利的安慕希之后,排名第二。
早些時候,蒙牛CEO盧敏放指出,“特侖蘇10年的時間我們做到了100億,純甄用4年時間做到了60億,白奶也超過了100億,蒙牛2016年能做到500億,未來蒙牛將是一家1000億級的公司。”
蒙牛官方指出,在2016年極具挑戰的市場環境下,從整體業績上看,蒙牛全年增幅超過行業的平均水平,實現了基礎白奶、特侖蘇、純甄、冠益乳等多個產品均高于行業增長,冰品亦出現逆勢增長。這是公司積極應對低迷的市場環境、不斷加大市場建設、強化渠道管控等進行主動調整取得的結果。
與全國性乳企相比,區域乳企業績的飄紅也離不開新品的支撐。新疆區域乳企天潤乳業2016年實現營業收入8.75億元,同比增長48.7%。凈利潤7827.33萬元,同比增長53.9%。
公司在公告中指出,通過持續優化、調整產品結構,建立了與市場相適應的產品體系,高端產品率顯著提高。2016年,公司對落后產能和銷售量較低的產品,逐步調整予以淘汰。
奶粉市場喜憂兩重天
據媒體報道,澳優年報顯示,2016年公司銷售增長30.3%至人民幣27.4億元;凈利潤增長320.4%至人民幣2.1億元。其中奶粉業務上全線增長,當年自有品牌嬰幼兒配方羊奶粉及牛奶粉在全球的銷售額增加約50.8%至約人民幣18.2億元。公司表示,凈利潤的暴漲與上年基數較低,同時旗下核心品牌增長較好有關。
另一家在港股上市的奶粉企業合生元也創出業績新高,2016年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收入65.0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5%;凈利潤9.54億元,同比增長280.7%。
與上述兩家企業業績的快速提升相比,昔日的龍頭貝因美則遭遇了業績大幅下滑。年報顯示,貝因美2016年收入為27.7億元,較上年同期45.3億元大跌39%,凈利潤從1億元大跌至虧損8億元,同比減少869%。
對于下跌的原因,貝因美方面認為,2016年,在假奶粉事件、奶粉配方注冊制出臺及行將落地、海淘奶粉消費比重日益上升之市場背景下,雖公司在電商渠道表現強勁,但傳統渠道的銷售業績下滑劇烈,公司經營業績出現較大虧損。
有乳業分析人士對媒體記者表示,2014年開始,國內奶粉市場出現價格戰、外資對內資奶粉市場也形成絞殺、跨境購的興起分散了需求,國產大品牌奶粉經營都有所下滑。但貝因美在渠道方面出現了一些策略問題,導致貝因美跟渠道商的關系惡化,導致銷售大幅下降。
該分析人士指出,貝因美的虧損有一部分和回收市場上的流貨有關,流貨的價格較低,會對正常的價格體系形成破壞,回收也是為2017觸底反彈做準備。
有研究公司認為,預計2017年在嬰幼兒奶粉行業需求顯著增加、注冊制名單分批出爐、貝因美作為國產龍頭在2016年收入近40%的下滑后,收入有望迎來恢復性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