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故事主角是個成功逆襲,走向人生巔峰的福建企業家。
他19歲高中輟學搬磚,20歲從一家雜貨 鋪干起,到如今開出900+家店,年賺百億,凈資產39.7億。購買私人飛機,價值1.23億人民幣。買豪宅,澳大利亞海景別墅,價值1.62億,后連劉強東都搶著要和他做生意。而他,就是永輝的老板,張軒松。
高中輟學 只因搬磚賺錢
張軒松1970年出生在福建農民家庭,家里人的希望就是他好好讀書,將來找份體面的工作。10歲那年,改革開放,下海經商火熱的福建,各村各戶都涌現了大批土豪。張軒松也受到了影響,心想反正是要出去掙錢的為什么要等到大學畢業呢?為了早點融入社會,出去闖蕩,19歲他就自動輟學。
百億永輝帝國是怎樣一步一步建成的?
扛過包,搬過磚,后來在親戚的介紹下張軒松開始在福州做啤酒代理批發。這是張軒松份事業,當時,福州啤酒批發市場還沒有成形。與別人開門店、等人上門批發啤酒的做法不同,他和合伙人率先提出“送貨上門、服務到家”的口號,就這樣,他在啤酒批發市場站穩了腳跟。
勤勞,攢到人生桶金
經過5年的摸索,張軒松深諳生意之道,也從批發生意的利潤中積累了一定的資本。張軒松找到了一條好路子,他發現當時人們的消費能力不行,零售業銷量很低,小賣店主進貨都是開著摩托車,或者蹬三輪去集市小批量買些回來囤積。
為了搶到更多的小賣店主,他打出“送貨上門、服務到家”的旗號,零售店家一個電話,無論白天還是晚上,刮風下雨,1個小時內立馬趕到。當時超市業態在福州剛剛興起,張軒松分析了市場形勢,根據他5年從商積累的經驗,他判斷超市業比傳統的食雜店不僅理念先進得多,而且經營的品種也多得多,肯定將成為一個流行業態。在走訪了當時福州的華榕超市、恒豐超市等風頭正勁的幾家日用品超市,看到龐大的人流量,張軒松更堅定了他的判斷,于是決定進軍零售業。
上市
1995年12月,張軒松創辦了家超市——福州市鼓樓區古樂微利超市。張軒松堅持以平價銷售贏得市場的經營策略,也贏得消費者的認可。很快,張軒松就把贏得的利潤用于創辦新的超市。1997年3月,開辦了福州市鼓樓區榕達自選商店;1998年8月,開辦了福州市火車站地區永輝超市,這也是張軒松以“永輝”命名的超市。
創新是跨越發展做大做強的不二法門
從2000年開始,商超行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臺灣零售業連鎖巨頭“好又多”及世界500強企業麥德龍、沃爾瑪進入福建市場,中小超市死傷大片,張軒松知道如果不轉型做大做強,只有關門倒閉。
在零售巨頭面前,只有贏或死,再細小的利潤也會被它們吞噬。
2001年3月,永輝開出家生鮮食品超市,以家庭主婦、上班族為主要客戶群,放棄服裝、日用品、家電一切主流業務,賣的是蔬菜、水果、肉禽、活鮮、冰鮮和干貨,貌似成了一個新的農貿市場,像超市賣快消品一樣賣生鮮,但價格卻低于農貿市場的10%。
2001年,福建省在全國率先大力治理餐桌污染,號召民眾“杜絕餐桌污染,建設放心市場”。目光敏銳的張軒松認為這就是走出困境的一根稻草,更是讓自己的超市走向強大的一個機會。
張軒松創造性地摒棄了一般超市主營服裝、日用品、家電的模式,實施“農改超”,建立起了以經營海鮮、農副產品、餐桌食品為特色的超市和連鎖店。這種超市的目標客戶定位是家庭主婦、上班族,其地址也不像一般超市那樣選擇在鬧市區、商業中心,而是選址在居民區、次干道及城鄉接合部。
日用品、家電的模式,實施“農改超”
這次創新可以說是被逼的,其目的是為了避免與實力雄厚的洋巨頭正面交鋒。但這次困境中的創新,卻開拓出了一塊潛力無限的大市場。沃爾瑪、麥德龍等洋超市不可能介入生鮮超市這一領域,也就不可能對張軒松形成威脅。
自此,永輝超市走上了持續而快速發展的康莊大道。張軒松高調提出了“家門口的永輝超市”這一口號。這句口號的層涵義,是說永輝超市的定位,是“開在每個人家門口”的;另一層涵義,則是指其擴張目標,要“開到每一個人的家門口”。
歷久彌堅中鑄就的永輝法則
永輝靠著農副產品的業務迅速打開局面,取得了市場的認可。接著張軒松又開始建立生鮮商超壁壘,秀出獨門殺手锏了。據了解,永輝超市有三個生存法則。
1.生鮮自營和直采
張軒松養了一支三百多人的采購團隊,常年駐守分布在全國的二十余個農產品生產基地。為了采購新鮮的水產品,永輝的采購船可以直接開到海上與捕魚船對接;在福建的一些永輝店鋪,早晨五點半就開門迎客,只為將新鮮的食品時間提供給顧客。
2.專注聚焦,單品暴利
大多做生鮮產品電商的企業容易虧損,因為毛利太低,甚至基本為負,但永輝超市的毛利可以逆天的達到16%,簡直就是業界奇跡!為什么?
秘密都在單品控制上。
值得一提的是,永輝超市對“香蕉”單品的運營很逆天。從源頭開始,采購員到農田大規模采摘未成熟的香蕉,價格便宜,保鮮期也長。通過冷庫運輸到倉庫,經過簡單的制作工藝催熟香蕉,再統一配送到各門店進行銷售,不論是價格還是品質在市場上都占優勢,利潤也很豐厚。
3.全員持股,防損
大家都知道,很多超市的一線員工干著臟、累的活,卻拿著微的薪水,每天上班事實上就是“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沒干勁,碼放果蔬的時候經常“往那一丟”、“往那一砸”,反正賣多少都和他沒關系、超市損失多少果蔬更和他沒有關系。
為了提升員工激情,張軒松畫了一個大餅:一線員工全員持股,工資績效和銷售額,以及企業的利潤掛鉤。鼓勵員工專注細節,讓員工主動防損為自己省錢。
成功上市 商業帝國迎來輝煌
2010年,張軒松帶領永輝成功上市,被譽為“生鮮股”,按當時股價計算,張軒松身價百億。被譽為“生鮮股”的永輝超市由張軒松帶領著團隊走出福州,攻占全國市場。
2015年8月7日,京東宣布戰略入股永輝超市,雙方協議規定,京東以每股9元人民幣(約1.45美元)的價格入股永輝超市,總價值為43.1億元(約7億美元),持股10%。同年,永輝全國門店數量超過360家,經營面積超過300萬平方米,收入接近500億。
試水新零售
近幾年,新零售的異軍突起,讓張軒松也開始不斷謀求創新,永輝試水社區便利店和新零售超級物種。
繼紅標店、綠標店、精標店、會員店四種業態之后,永輝的第五種業態橫空出世,名為超級物種,首發地在福州。而超級物種就是未來超市+餐飲,通過餐飲帶動食材銷售,融合情景購物,讓消費者更能尋味未來生活,也標志著永輝全新的業態誕生!
經過近24年的發展,永輝集團已成為商超龍頭企業,市場區域覆蓋全國289個區、縣,截至2019年底,永輝超市業務已經進入24個省市,超市業態門店911家。而在2020年,永輝超市的市值也遠超800億。
張軒松用自己的不安分性格,闖出了屬于自己的商業帝國。看到當時雜食店的謀變的趨勢,做了商超;看到了新零售的風口,便做了永輝超級物種,而這一切都為繞著商超,年輕時走過的彎路,讓他蛻變,更讓他明白聚焦、專注及商機的爆發力……或許,正如張軒松所說:“永輝能有今天的發展,只因為我是一位幸運兒。勤勞,創新,總結,溝通,這就是我成功的全部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