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佳琦的帶貨直播間,伴隨著一聲“買它!”,剛剛在店鋪上架的拉面說便被買爆,銷售額280萬元,店鋪后臺都崩了……自2016年上線以來,拉面說取得了不錯的銷售成績,僅2019年銷售額就達到2.5個億,銷量大概在1250萬盒左右。顯然,從0到1這個階段,拉面說已經做到了,在待煮拉面這個行業細分領域一馬當先,無人能擋。
但是,對于方便面市場來說,創新不是最難的,從1到100的過程才是對一個方便面品牌真正的考驗。拉面說用實際行動向我們證明,深耕一個市場是可以做出好成績的,但擁有的東西也可能是一個企業日后發展的障礙。
沒被巨頭揍一頓,是因為還沒長到欠揍的程度
乍一看拉面說漂亮的銷售業績,以及全網鋪天蓋地的宣傳,我們會以為,這個品牌已經大到足以和統一、康師傅等業界龍頭搏一搏。然而,通過數據對比,我們就會發現,與行業巨頭相比,拉面說的成績只是“小巫見大巫”。
以統一和康師傅為例,2019年,統一企業營業收入約為224億元,其中,方便面占比38.6%,較2018年同比增長0.9%,盡管增速放緩4.8個百分點,但銷售額仍十分可觀,約為85億元。
而根據康師傅2019年業績報告,其全年營業收入約622億元,方便面占比約40%,較2018年同比增長5.79%,營收額為253億元。其中,容器面營收為123.21億元,高價袋面營收為101.98億元,低價袋面營收為27.81億元。
整體上來說,2019年方便面市場銷量為405.6億份,其中,康師傅的市場占有率為43.3%,約175.6億份;拉面說的銷量為0.125億份,市場占有率非常之低。
拉面說缺少自己的線下銷售渠道
速食食品之所以受人歡迎,是因為它的可觸達性強,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進行銷售。據數據統計,大部分人購買方便面的地點,還是離家近的超市和商店,而不是選擇網購。拉面說與巨頭競爭的最大缺陷是,它幾乎沒有線下渠道,而鋪設線下渠道對拉面說的渠道建設能力和運營能力都會是不小的挑戰。
無論是線上到線下,還是線下到線上,都要進行人、貨、場的重構。零售商品進入超市的成本極高,還要面臨貨品退回和賬期長的風險。而拉面說主要是輕資產代工模式,將產品生產交給代工廠,自己來做品牌,這也就代表著,它一旦開始發展自己的線下渠道,原有的產業鏈和商品周轉效率會被改變,產品銷售將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嚴重的話,或許不能維持資金鏈的正常運轉。
此外,線下渠道的推廣也是一個難題。線下渠道推廣是一個極其緩慢且需要積累的過程,超市貨架供應品有限、商品選取競爭激烈,這些對拉面說來說都非常棘手。而且,拉面說的定價與一般的速食產品相比偏貴,將來可以先在一二線城市線下試點銷售,再逐漸鋪開售賣。但有一個不可忽略的問題是:憑什么貨架不擺康師傅、統一這種受眾較廣、影響力較大的老牌產品,要擺一個新興、偏貴、又不好賣的產品呢?
未來,拉面說的線上渠道也會遭遇“行路難”
目前,拉面說走的是錯位競爭路線,約等于“幾乎沒有競爭”。錯位競爭的打法雖然很爽,壓力很小,但就好像是在“打游擊戰”,等到該正面迎擊巨頭入駐的那一天時,恐怕只有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消費類電商的創業往往是all in,不成功便成仁。與其它迎合新概念、制造新市場的網紅商品不同,拉面說瞄準的,是發展歷史悠久的方便面市場,結果證明,這個選擇是正確的,人們永遠不會拋棄方便面。
目前,拉面說與FGO、999感冒靈、vesta的聯動總能讓人眼前一亮,產品口味包裝的更新迭代也吸引著人們的眼球;在微博、公眾號、抖音、B站、小紅書、淘寶等渠道進行的營銷也很成功,逐漸成為年輕人的“胃”頭之愛。
但拉面說始終要面對品牌越做越大的問題,足夠大的市場會產生馬太效應,強者更強,大魚吃小魚的現象屢屢發生。沒有資本,如何打得過資本巨頭?新產品口碑勢能和復合增長的力量會是對抗資金和渠道的一道護身符嗎?
或許,憑借著創始人的靈敏社交嗅覺和熟悉年輕人話語的營銷方式,拉面說可以做出微差異、微創新、又不失特色的新產品,達到待煮拉面這個行業細分領域的最佳。如果想要在方便面行業更上一層樓的話,拉面說的對手不只是市場還未成熟的待煮拉面,而是市場巨大的方便面,要走的路還很長。